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家教论说”之十:《孩子经商不宜提倡》


时间:2018-12-24 17:32:56  来源:  作者:

《孩子经商 不宜提倡》

前几年新华社报道,由杭州86所学校共同发起的红领巾“跳蚤市场”在杭州学军小学开市。在“跳蚤市场”里,学生们可以用平时不用的学习用品、玩具等换取自己需要的相应的物品。据悉,“跳蚤市场”今后将每月举行一次。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裹携下,一些未成年人——中小学生也“下海”经商。这些孩子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加入“跳蚤市场”,摆地摊,销售自己的玩具、学具或书籍;还有的小本经营搞“倒买倒卖”、开“当铺”、搞什么“拍卖”,等等。

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在家长和教师中是议论纷纷,众说纷纷,褒贬不一,莫衷一是。

成年人能做的事未成年人不一定能做

对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应当永远持这样一种看法:他们兴趣广泛,求新鲜,图刺激,好探究。

然而,究竟哪些事有益,哪些事有害,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他们又不大清楚。有时侯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他们好奇、好模仿的心理特征,常常会驱使他们学着成年人样子,做一些只许成年人做而不允许未成年人做的事,这也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小孩子嘛,由于知识经验缺乏,做出一些不伦不类出格的事,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成年人也不清楚哪些事孩子可以做,哪些事孩子们不能做,是非不清,态度不明,恣其所欲,放任自流。

尤其使人更可怕的是,成年人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非不分,对错不辨,“宜戒反奖,应诃反笑”。作为孩子们生活的引路人,成年人若是该批评的反倒鼓励,该禁止的反倒倡导,这就不能不使人对儿童少年的发展前途感到担忧。

我们评价孩子的所作所为,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只看这件事本身是对还是错。有时侯,事情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是成年人可以做的。但未成年人不见得也可以做。我们不能不考虑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差异。

就拿“经商”这件事来说,成年人可以做,孩子就不可以做。不仅中小学生不可以做,就连在校大学生也不能提倡,必须禁止。

市场竞争归根结蒂是文化科学技术之争

有人说,为了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让孩子们体验、学习一下商品交换活动,是有益的,必不可少的。

这种说法,猛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是不懂得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现。

什么是“市场”?市场并不现代社会的产物,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就有。像集市、庙会,摆地摊,倒买倒卖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这种简单的商品交换,在封建社会,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

今天的少年儿童一代,所要迎接的,绝不是那种简单商品交换的挑战,而是社会化条件下的知识经济社会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挑战。这种市场经济具有完整的体系,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房地产市场、网络市场等等。不仅包括国内市场,还要与国际市场相接轨。

不树立大市场观念,把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误解为是“人人都去做小买卖”,争当“小贩”,让孩子们去学习这种简单的商品交换能力。这不是“观念的更新”,不是“与时俱进”;而是落后于时代的小商品经济意识的反映,是一种倒退,或者说是一种文化“返祖”现象。

我们必须明白,市场经济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市场竞争的实质,归根结蒂是文化科学技术之争。商品的质量、经营管理的水平,都可以说是文化的显现。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最具实力的是商品的质量和经营管理的高水平,而商品的高质量和经营管理的高水平,最终要取决于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与之同步发展,并且能够为后者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不知人们注意到没有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国家不断有人投笔从商、弃学经商,大中小学纷纷破墙、开门脸儿、办商店、开公司的时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兴起的却是企业办学校,企业办科研,不断地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培训、教育的热潮。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究竟怎样做才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教育是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应当为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降低了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特别是我们正在面临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对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儿童少年将来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的首先是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度的文化素养,而不是什么经营简单商品交换的知识和能力。

要获得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简单商品交换的知识和能力,在他们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可以学习。

在人们一生中,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是重要的发展时期,应当倍加珍惜。在系统学习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当口儿,拿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简单商品交换,摆地摊,街头叫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是荒废孩子们的青春年华。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首先需要的是文化素养

有人说,孩子经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应当肯定、赞赏。

我以为,应当首先弄清楚“新生事物”这个概念。所谓“新生事物”,并不是指所有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鲜事”;而是指那些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发展趋势的、从未出现过的富有积极的生命力的事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大批人从事商业工作,进行商品流通。但是,即使是市场经济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所有人都去经商,甚至不是大部分人去经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顺口溜说:“十亿人口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这总不能说是正常现象,绝大多数人还是要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眼下,中国人都把经商叫做“下海”。这个比喻还是比较贴切的。就说下海,也不是人人都要到海上去,岸上还要有大批人做后盾,做后勤。到海上去的大轮船是在岸上制造的,船上需要的食品、淡水、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无一不是由岸上的人提供的。提供这一切,需要有人在岸上生产制造。在海上要获得更多的渔业产品,需要有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这要有很多的科研人员;海上获得的渔业产品,需要有人加工生产,等等。假如没有雄厚的生产和科研力量,在海上的竞争也要失败。

因此,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不是首先要孩子们学习什么简单商品交换的知识和能力,而是要首先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在市场经济社会,不管是是否直接从事商业活动,是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商品意识和商品知识。但是,这并不是很难培养和掌握的,用不着花去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学习和培养。试问,目前在大街上摆摊叫卖的小商小贩,有哪一个是先专门培训才“上岗”的呢?将来社会需要谁经商,再在“游泳中学游泳”,在“经商中学经商”,一点儿也不迟。而文化科学知识必须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去学,必须要学好,这是不能动摇的。

就是将来以经商为业,首先需要的是高度的科学文化素养。你看社会上那些干大事业、做“大买卖”的人,有几个人是文盲?不难发现,在经商中有胆、有识、有巨大业绩的人,差不多都是具有很高的文化科学素养和深厚的专业功底。

你再看,中国的乡镇企业,当初都是那些中考、高考落榜的人支撑起来的。据报道,一些有作为、有理想、有雄心大志的乡镇企业家,在事业有成以后,又都纷纷重新走进学校的课堂补课,学习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因为他们在经营实践中,深深感到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先天不足,远远适应不了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充分表明,要在市场经济社会有大的作为,中国人缺乏的首先是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

组织孩子经商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至多也就是个“新鲜事儿”。

与其等价交换不如无尝捐献

应当承认,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有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需要加以改革。不能整天把孩子们关在家庭和学校里,要支持他们接触社会生活,深入社会实际,学习直接经验。

但我们必须正视,未成年人终究不是成年人,他们的一切学习和实践活动,都应在成年人的指导之下进行。正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那样,不许雇用未成年人做童工,但不等于不组织孩子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主张孩子们经商,但我们不反对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模拟”经商活动。通过有组织有指导的“象征性”的经商活动,主要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经商的知识和本领,而仅仅是“体验”一下而已。

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认识社会,立志发愤,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准备迎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要是把孩子引向“钱眼”里,那就是一种严重的误导。

由杭州86所学校共同发起的红领巾“跳蚤市场”开市,至多,也就是个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儿”。

与其在红领巾“跳蚤市场”里,让城里的学生们用平时不用的学习用品、玩具等换取自己需要的相应的物品,充其量只能得到一些等价交换的知识。

依我之见,倒不如引导、组织孩子们无偿地捐献给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更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会增强孩子们关心他人、扶危济困、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意识,也会强化孩子们的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愫。

据说,杭州的“跳蚤市场”今后将每月都要举行一次,这有必要吗?就连比尔.盖茨和香港的一些大实业家都反对大学生经商,难道组织红领巾(未成年人)经商是“新生事物”吗?

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文化的荒废、民族素质的降低,人才的断代,已经使我们追悔莫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深受其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大力倡导、热情鼓励中小学生也“下海”经商,要是再使现在的少年儿童因为迷恋“赚钱”而荒废学业,文化素质降低,将会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蒙受更大的损失。

因此,我认为,孩子经商,不宜提倡。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
Copyright © 太原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