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郑强教授谈中国教育:现在的小孩,从小时候的教育就被搞歪了


时间:2020-12-02 16:19:46  来源:  作者:

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在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

在义务教育中,各个学校都积极展开各类型的课程鼓励支持学生的全方位多素质发展,包括文、理、体育、思想政治、艺术鉴赏等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但作为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教授的郑强教授却在一次演讲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内教育现状的看法:现在的小孩,从小时候的教育就搞歪了。


【图】郑强教授

一、偏离轨道的"学校教育"

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通往未来的阶梯,而教育则是知识背后张开的羽翅,唯有教育得法、教育得当才可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无阻地翱翔。

接受教育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唯有接受教育,汲取知识丰富自身思想力和行动力,成为一个能够为了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

1986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周总理曾说过:"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中国的教育事业最先完善的便是普行义务教育,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让更多人的人有文化有素养。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学校教育理念从基本的学业成绩达标追求到现在的多素质全面发展,追求的目标不断提高,但是行动力上却在不断下降。


【图】某小学少先队授礼

幼儿园教育开始,孩子们三岁识丁,思想逐渐成长;中小学教育最为关键,孩子们开始有了真正的学习生活,他们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论知识,巩固自己的人生基础。

青春懵懂的中学时期,是在阳光里无忧无虑奔跑的年纪,但物是人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校的教育,让原本丰富多彩的青春生活变成了一沓又一沓的模拟卷子,一遍又一遍枯燥的教室自习,一次又一次的"体育老师生病"。

这些无一不是在渐渐消磨孩子们对于青春未来的遐想。

老师们用高压的教学模式来逼迫学生们一股脑地投入所谓的书本知识学习之中,用"不读书将来就没有出息"的决绝理念禁锢孩子们的思想,导致我们在操场上很难再看到奔跑的身影,只有夜晚憔悴心疲的台灯。


【图】某中学夜晚自习

教育者没有教育的深入理念,引导者没有做好自身的榜样标杆。一味的寻求教育的业绩提高和单纯的"读书有用论",往往只是带来表面的教育提高,实际上并没有深入到教育层面,反而是掠夺了教育的引人向上、向善的本真。

2、 攀高比多的"家庭教育"


【图】别人家的小孩

"xxx今天拿了一百分""xxx是竞赛一等奖""我瞧见今天xx的大头照挂在了学校的名誉榜上"......

我想,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一定这个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有教无类"讲求人人平等受教是孔子的办学理念,几千年的教育文化传承一直到今天都还在盛行。但是"国大在于千万家"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是孩子成长懂事的第一步。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

家庭作为一个小单位,作为一个私人领域化的生存范围,教育却成为了家庭攀比之一。

孩子今天有没有得到小红花、上星期的测试有没有排在前十、报名的竞赛有没有拿到名次......这一句句的话语伴随着父母的渴望神情一点点地打在孩子的脑海里。

"因为我觉得我做的不好让他们失望了。"一个13岁的女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对外头的警察说道。女孩因为考试不好把自己关在漆黑的屋子里,孩子们因为学习成绩的没有达到父母的标准动摇人生。

家庭教育的弊端,学习成绩代表的只是孩子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但是只能够关注到孩子学习成绩的父母却认为这是教育的缺失。


【图】家长的互相攀比

家庭的教育开始慢慢变了味,攀比孩子似乎成为了家长的心头好。

我的朋友做过长达三个月的家庭教师,那家的孩子足够听话也足够认真,只是他的母亲却还是再三地强调孩子要努力,小小的年纪便已经学会了钢琴小提琴各种乐器,补习班也上了很多,还不到初中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学习了物理和化学。

现代家庭的关键似乎由成人的物质基础变成了孩子的技能富足,孩子的如何发展成为了父母最关心的东西,也成为了成人心中另一个需要追求的目标。

孩子总是在成人世界中散发着别样的光芒,这或许是父母们青春没有过的东西。

"孩子一切都还有可能",所以期望值的顶峰远远超过了他们孩童时期对自己的要求。从学习成绩到技能培养,孩子在不同种类的教育学习压制下,渐渐失去了他们本来的愿望。

"我想当一名画家,妈妈却说它挣钱少,最好是当科学家。"

家庭教育理念的歪曲很大一方面就是家长希望你干什么,但是家长希望你干什么又不能比别的孩子差。

在我的中学时代,大家都普遍认为"艺术生"就代表了学习差,"因为成绩不好才会去搞艺术。"虽然只是家庭教育观念的一隅,但是它又在深刻地体现了家长在教育理念上的固执单一。

攀比的思想逐渐生根发芽,驻扎在家庭教育里。这让那些看上去技能满点的孩子们越来越失去自己的思想,就像是走在阳光大道上的木偶人,虽有操纵的无限性,却丧失了思想的开拓性。

3、 教育——"重在教化,根在育人。"


【图】郑强教授

回归本题,郑强教授的观点:"教育的本质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

在2017年《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基础教育》中,以"补习班"为例,做了各省补习班相关的数据调查,从庞大的图文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补习班"这一教育衍生行业在不断壮大,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一大发展洪流。


【图】《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

在报告中,不论是地区之间的"补习班"行业状况差异,还是类别农村城市的"补习"投入比例,都在深入浅出地体现出现阶段教育行业的"谋生""发达"。

那么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

重在教化。教育在人,我们常听到马克思的一句话,"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教育应该是教化于人,用道理和礼教来规束人的立足本身,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的思想力。

教育以学习教辅为先,"教学相长也。"在教的同时也在学,授予人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巩固自己的知识。对于教育也一样,不论是引导者还是被引导者,教育的本质都应该是美好的纯洁的。

学校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家长深入孩子的内心。

引导者在教育的领域中树立起一个榜样,从教育中深化学生的高素质发展,从引导中拉伸提高学生的思想力和行动力。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前进而忽略了思想精神方面的成长提升。

根在育人,培育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树立一个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应该是教育的最关键。

我们提倡学生的全面高素质发展,并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的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成长能够保持鲜活和持久。

教育的本真,要让人成长,要让人在社会上立足,那么教育就应该学会育人。从小学到高中,最后结束大学投入社会,每一步都要走的踏踏实实。

11月20日在教育部官网上发布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的提案》,其中就提到了老师施压力度调解松紧以及学校注意学生减压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负担,从学校深入到老师延续至家庭,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


【图】减负

为此,我们应该学会松紧放压,让学生能够保持在良好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的良好精神状态下学习。培育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中国"四有"好学生。

4、 提倡"教育得法,教育相长"。

郑强教授在一次回答主持人提问如何看待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父母不要教育孩子要出人头地,而是教育他们要自食其力"。

教育必须得合理化,让教育最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价值。

让教育把学生带到他们能看的到世界的地方去,让学生在精神在现实的世界里找到他们的人生目标。

家庭和谐得当的教育氛围能够最大程度地鼓舞孩子的成长,如何去教会孩子通过学习通过不断地实践提高自身,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学校、社会的教育更是要不断地完善调解,既要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教育"安全感",又要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会到教育的初衷一定是会把他们变得更好。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图】相得益彰,教育相长

"教"和"育"同时发展,同时前进,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汲取养分,把学生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把"教化""育人"付诸于教育内核,注重学生的多素质提升,以人为本,促进发展。

教育给我们的应该是不会后悔的人生和不会厌倦的未来,只有接受教育,并且在其中收获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对于教育的正确理解。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
Copyright © 太原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11111号